作者:夏静怡
常言道:“酒后吐真言。”人们渴望在醉酒中摆脱平日的枷锁,将烦恼与忧愁暂时抛在一边,得到片刻的消停与平静,达到情感的恣意表达。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常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借醉酒吐真言,任由诗意纵横驰骋,有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嵇康醉酒后的“玉山倾倒\"之态,罗隐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等。酒后常有失态,也伴随着真性情的表达。而在《红楼梦》欢快的宴饮描写中,充满着细腻的情趣和雅致,穿插着众多女性角色酒醉的情节,这些情节描述醉态,也起到揭示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探究主题意蕴等作用。  
(资料图片)
一、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人们常说:“喝酒误事。”似乎发生了什么乱子都可以推到酒上,以醉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比如凤姐在生日宴上被灌醉,回家后撞破贾琏的奸情,于是拿平儿撒气,贾琏提刀追杀凤姐,闹了个鸡飞狗跳。凤姐这一场耍酒疯暴露她性格心狠手辣的一面,平儿并不是她动手打的第一个人,她雷厉风行、历练老成,对待下人从来谈不上和善,她常惩治丫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也会扬手一巴掌打得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作为一个“灰色人物”,凤姐更为复杂,更为丰满,集矛盾于一身,更叫人爱恨交织。
这一场醉酒闹剧揭开了凤姐夫妇脆弱关系的遮羞布,暴露了平儿处境的辛酸。虽然平日里凤姐与平儿亲密无间,平儿表面上光鲜亮丽、风光无限,但在凤姐的潜意识里仍然隔着主仆之别,平儿也只是可以随便打骂的丫鬟,这个冰冷的事实在醉酒后暴露无遗。然而到了劝和的时候,众人都心照不宣,搬出了醉酒做借口。“多吃了两口酒,又吃起醋来。”“素日凤丫头何等待你,今儿不过他多吃一口酒。”“昨儿原是吃了酒,惊了老太太的驾。”似乎大家都没有错,错的只是误事的酒,这场闹剧最终以粉饰太平收尾,而始作俑者却被遮掩了,凤姐的泼辣狠毒,贾琏的沾花惹草,平儿的无辜被打,都以轻飘飘的一句醉酒一笔勾销,封建制度其乐融融面具下人与人关系的虚伪本质可见一斑。
二、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要是评比大观园中最奢华的屋子,贾宝玉的怡红院必定夺魁。而这间富丽堂皇的精致屋子却闯进了一位粗俗不速之客——刘姥姥。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在大观园醉酒后解手,误入怡红院。“袭人一直进了房门,转过集锦槅子,就听的鼾齁如雷。忙进来,只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刘姥姥卑贱粗俗的身份与怡红院华丽雅致的环境是最俗与最雅的一场碰撞,达到了矛盾冲突的顶峰。等到袭人发现后,大吃一惊,赶紧处理替刘姥姥遮掩,打扫刘姥姥弄的烂摊子,并不忘教刘姥姥说是在石头上打了个盹。因为在众人眼中,粗俗如刘姥姥,自然做得出在园子里的石头上睡觉这样的事。  
大观园的各处房屋装饰都是主人性格、情志的写照,比如潇湘馆的竹衬托着黛玉的清新脱俗,蘅芜苑暗含宝钗对封建礼教的遵循,而怡红院极尽奢华,装饰考究,众人都赞:“好精致!难为怎么做的!”与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养尊处优形象相配。然而“水至清则无鱼”,怡红院似乎过于仙气飘飘、高高在上,一点都不接地气。于是曹公安排了刘姥姥来为这里沾染一些人间烟火气。在贾府,刘姥姥是受众人嫌弃的存在,众人眼中的笑料,被嘲笑为“母蝗虫”,连刘姥姥自己都为讨众人而欢心自嘲自黑。其实刘姥姥是来自乡野,和土地打交道的淳朴劳动者,身上带着坚毅的生活智慧,而贾府众人只见她的举止粗俗、豪放无礼。这给我们透露着一个讯号,虽然曹公笔下的封建等级森严不可逾越,但安排作为劳动者的刘姥姥冒犯宝玉的清高,似乎是对封建礼教的一次叛逆,同样身而为人,贾宝玉睡得的房间,刘姥姥为何睡不得呢?
虽然刘姥姥又穷、又老、又丑,但她也有勤劳、淳朴等珍贵的品质,她对生活怀揣积极乐观的态度,并不把贾府众人的嘲笑放在心上,而是知恩图报,给贾府送来代表庄稼人心意的新鲜瓜果。在贾府大厦倾倒,人走茶凉后,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落尽下石,在凤姐死后,更是怀着慈悲,勇敢机智地救出了巧姐,这样高尚的人格实在称不上是玷污了宝玉的锦绣房间。  
三、憨湘云醉眠芍药䄄  
戏剧性的是,《红楼梦》中确实有一个人在酒醉后在石头上睡觉,但这个人并不是刘姥姥,而是史家千金湘云。湘云是闺阁小姐中难得的爽快人,洒脱大气,率真可爱,会割腥啖膻,会烧烤鹿肉,也会偶尔身穿男装,像个假小子般。凤姐也是爽快泼辣的,但和湘云一比就显得多了圆滑练达,而失去了天真纯洁之美。平日的大观园里规矩太多,太过压抑,只有在酒醉时分湘云才有失态,才有解放天性的机会,感受生命应有的自由和恣意。湘云醉卧青石板上,芍药花落了满身,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被花瓣掩埋了一半,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这是静态的描写。而蜂蝶围绕着她,落英缤纷,鲜活绮丽,又为画面增添的动感层次和声音,才让大家觉得可爱有趣又充满美感。与黛玉葬花的忧伤悲怆不同,湘云的醉眠与芍药花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映衬了活泼开朗的她身上的静态美,多了分逍遥的意味。  
作者只用了三言两语,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形象就跃然纸上,这正是《红楼梦》人物塑造方面令很多别的小说难以望其项背的原因之一。  
四、怡红夜宴群芳集体酩酊大醉  
第63回宝玉生日怡红夜宴热闹非凡,大观园里能来的小姐和丫鬟,几乎都来了。此时由于老太妃薨逝,贾母、王夫人等都不在家,于是众人都大起胆子开怀畅饮。  
先有袭人、晴雯、麝月等怡红院中的八个丫鬟“预备四十碟果子……抬了一坛好绍兴酒藏在那边了”,要在夜里给宝玉过生日。后又邀来黛玉、宝钗、探春、李纨、宝琴、香菱等共同聚会庆祝。这一夜没有家长监督,没有外人打扰,完全是小辈们的狂欢:“告诉不得你。昨儿夜里热闹非常,连往日老太太、太太带着众人顽也不及昨儿这一顽。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人人都十分畅快肆意,晴雯和袭人都唱了曲,众人想起来都红了脸,抚着脸笑了起来。  
在醉酒时等级界限荡然无存,小姐和丫环们围坐在一起无拘无束地嬉笑打闹,最后竟然喝醉到横七竖八地睡在一起。这场专属于年轻人的夜宴,是最后的净土,在封建礼教和等级森严的制度下,照亮了她们的青春,让她们拥有了片刻的喘息机会,能够回归本心,随心所欲。  
然而在欢声笑语背后隐藏着悲恸,这些青春正好的生命的迷途早已注定,当姑娘们无忧无虑饮酒作乐时,她们所抽的花名签已预示了她们日后的命运,隐藏着“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结局,已经开始敲响了封建大家庭衰败命运的丧钟。  
《红楼梦》是一本写尽悲欢离合、人生百态的奇书,每一处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