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将一把腾势N7的钥匙,交到“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得到App创始人罗振宇手中。
至此,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交付达成。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20年,比亚迪用选择、用坚持、用实力,证明了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资料图片)
20年
熟悉中国汽车产业的人都清楚,中国自主品牌一路走来,异常艰难。而对于2003年踌躇满志进入汽车行业的比亚迪来说,也不例外。
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20年来,比亚迪几乎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面对生存的挑战。但不管是面对造车之初但质疑和反对,还是途中遇到何种挫折,比亚迪在坚定迈入新能源汽车这一“无人区”的同时,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对研发的高投入。
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超9万研发人员,研发总投入超千亿,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获得15项专利授权。截至目前,比亚迪已推出刀片电池、DM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易四方、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变革。
即使在净利润连续下滑的2017-2019年,比亚迪依然咬紧牙关,将这期间的研发投入维持在较高水平。“多少人笑我们,这是在烧钱。”谈及此处,王传福两度哽咽,“我们曾经也怕等不到春天。”
500万
坚持技术,是立身之本。创新突破,则是生存之道。20年的坚持,比亚迪在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完成了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面布局。
在价格区间上,比亚迪已完成从10万到100万的主流价位区间实现了全覆盖。在产品布局上,比亚迪拥有从A0级到C级,轿车、SUV、MPV,以及即将上市的跑车,实现线全覆盖。并完成了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五大品牌矩阵的布局,实现从普通到高端消费群体的全覆盖。
在销量上,从0到第100万,比亚迪用了13年;从100万到200万,比亚迪用了一年;从200万到300万台,比亚迪仅仅用了半年;从300万台跳一级到今天的500万台,仅用了9个月。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坐标图上,画出了一根振奋人心的大阳线。
如同中国南方常见的榕树,比亚迪的销量如同榕树繁茂的枝叶,恣意的展示在世人面前。而它对于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广泛覆盖和高度自研,则如同榕树发达的根系。从电芯、MCU、IGBT、三电系统、热管理,到传动、车身、充电设施;从锂矿、碳酸锂提取、电池回收管理等,比亚迪已构建起全产业链条的能源生态布局。
1/4
市场也一次次的印证:新能源的发展趋势不可逆。
在新能源的时代浪潮下,消费者用真金白银为新能源汽车“投票”。从全国的新能源的生产里程碑节点来看: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500万台;2022年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1000万台;2023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2000万台,比亚迪以累计500万台的销量,占据其中1/4。
而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有超过60%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全球有超63%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已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完备的产业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强国。而比亚迪汽车,也成功销往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主力中国汽车人,用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推动中国汽车从追赶走向超越,进而改写“大而不强”的历史。
王传福预测: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中国有创造世界级汽车品牌的基础和实力,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诞生一批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
四三说
中国人,懂耕耘。千年的农耕,周而复始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告诉我们最朴素的道理:不能急功近利,一份耕耘方有一份收获。做时间的朋友,做一件正确的事,等待时间的回报,这是对长期主义的诠释。
积跬步、至千里,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比亚迪用20年坚守这种长期主义,对“时间的朋友”做了最好的诠释。而时间的意义也于此。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祝福比亚迪。感谢比亚迪。
关键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