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济 > 正文

【健康科普讲堂】降压药一旦吃上就离不开了吗?张绵:合理规律服用最重要

2023-07-07 08:07:04    来源:顶端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时候总是听人说,降压药可不能乱吃,吃了就离不开了?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心、脑、肾、血管等重要器官病变,导致严重后果,所以一旦明确诊断高血压,就应该规律生活,合理服用降压药,让血压维持正常平稳,减少对血管损伤。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0%,2015年上升至27.90%,2019年上升达到31.89%,患病人数达到3.58亿人。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高血压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是个重大问题。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知晓率低(30.2%)、治疗率低(24.7%)、控制率低(6.1%)。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微小的血压差异就可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关于高血压的科普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

那么如何诊断高血压呢?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患上高血压后,很多人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被称为“沉默的健康杀手”。

长期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1.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颅内动脉瘤。2.心脏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3.高血压性肾损伤、肾衰竭。4.高血压眼底损害。

高血压的主要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发现血压增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重要脏器受累。脑部: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常见,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昏迷。心脏: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活动受限。肾脏: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早期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后期出现肾炎、尿毒症。眼底改变:致视力下降、失明。

导致高血压的因素有:1.年龄: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2.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3.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4.遗传: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5.环境与职业: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规律服降压药来控制血压。日常注意限盐、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定期测量、规律服药。

降压不是最终目的,主要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文│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张绵)

关键词:

«上一篇:科学家设计首个自折叠糖聚合物 »下一篇: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