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名为“土味三国”的乡村剧组火了,60多集的短剧,创造了40亿的浏览量。
麻将凉席就是盔甲,废旧锅盖能当盾牌,这个乡村版“三国”,每集的预算被控制在400元以内,这个剧组因此也被戏称为“史上最穷剧组”。
(相关资料图)
算起来,演员都是同村“亲戚”,简陋的服装化妆道具、淳朴的乡村口音和略显笨拙的演技成为了这个剧组的特色。
剧组分工
账号的所有者是一个名为“鲍小光”的90后,导演、拍摄、道具、剪辑等,都由他一人完成。
而之所以选择三国这个题材进行创作,跟他小时候的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因为他从小就迷恋三国故事。
虽然视频剪辑粗糙、罐头笑声也十分出戏。但在评论区里,依旧可以捕捉到大量被鲍小光才华所吸引的观众。鲍小光也因此荣获“阜南第一大网红”的美称。
短剧带火出圈的不止鲍小光,还有剧中的女将卢帝和丞相。
剧中的女将卢帝,本名为卢红玲,性格和她扮演的角色一样,豪爽洒脱。农村邻里之间都带着点亲戚关系,算起来,卢帝是鲍小光的表姐。
卢帝对剧组最重要的影响,还属她带来的“士兵”们——村子里一群五六十岁的女人。
农村女演员们的加入,让鲍小光的视频内第一次出现了群众演员,视频画面也充实精彩了许多。
而丞相的扮演者是鲍小光的远房舅舅,这位名为李华东的七旬老人,是第一批陪着鲍小光玩短视频的人。如今也成了剧中辨识度最高的主演之一。
鲍小光说,算上给其他演员支付的日结薪资,拍摄一集视频的成本,大约在400元左右。不少人质疑,这么低的成本,能撑起什么好剧?
就算只有400元一集。也要坚持实景搭建。
对鲍小光来说,写剧本是困难的,通常他也会拖延,遇到实在写不出来时,他就会选择改编《三国演义》里的剧情。
而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鲍小光都分给了场景搭建和道具制作。因为在场景这方面,鲍小光有自己的原则——坚持搭实景。
他说:
“虽然用了几个镜头,但是该有的都得有,空荡荡的不好看。”
“要让视频尽可能接近古代战场的真实场面。”
鲍小光和卢红玲等人,曾花费一周的时间,用草垛在岸边搭了一处“城墙”。
长草萋萋芦苇荡,倒是很符合三国古战场的意境。
在这个“野生”剧组里,主演们往往都是在开拍前才熟悉剧本。拍摄的常见流程是:先拍群演、再拍打戏,最后补一些主演的镜头。
鲍小光认为,和正版三国比起来,他们的语言犀利,用词也土;为了节约成本的道具,反而成了特色。
毕竟如果太专业,就会失去“土味”的灵魂。
而整部剧集的拍摄器材只有一部手机,这就意味着,只要有景别和机位的不同要求,演员们就需要重新再拍一次。
整个拍摄中,唯一接近现代影视制作产业的词汇是“特写”。
台词的更改也是随意的,有人提出建议,鲍小光会乐于接纳,哪怕对方只是陌生的围观者。
围观的拍摄者
粉丝破百万,拍一部电影
就是这样的“土味三国”,真的出圈了。乡亲们调侃,以前是“跟着鲍导混,两天饿五顿 ”,现在是“跟着鲍导混,两天吃九顿”。
鲍小光把自家“打扮”成一个影视工作室,在家门口立一块牌子,写着:“国际影视基地”。他说,这样有氛围感,粉丝拍照也方便。
短短两年不到,鲍小光的粉丝数已经突破40万。尽管账号在不少行家眼里已经很成熟,但他依旧排斥直播带货和广告植入。
在鲍小光看来,出名比赚钱更重要。他说,最大的目标是希望今年粉丝量可以破百万。在个人简介里,他清楚写下自己的野心:粉丝破1百万,拍一部电影。
不过近期,鲍小光的视频背景中,意外出现了毛笔书写的“广告位招租”字样。看似滑稽的敛财方式,却与他的视频风格颇为搭调。
鲍小光解释说,这个灵感来自周星驰的电影,而广告可以让视频更好玩。
视频火起来以后,鲍小光想“拍得更精致”。而除了拍摄视频,鲍小光想得更多更长远,他想去村里和年纪大点的村民交流一下,教他们自己去做直播带货,能增加一些收入。这样村子里大家的生活,会一起越来越好。
关键词:
